由于当时织和绣表现纹样的技术相差较大,浪漫主义风格在织、绣上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,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;刺绣则表现以龙凤为主题的动物图案。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量龙凤纹是当时龙凤艺术的集中表现。到了秦╱汉时期,丝织品的种类更加齐备,花样更加丰富。汉代的丝织品数目繁多,但是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物,年代早、数量大、品种多、保存好,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。1972年出土的1号墓』边箱出土的织物,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,除十五件相当完整的单、夹绵袍及裙、袜、手套、香囊和巾、袱外,还有四十六卷单幅的绢、纱、绮、罗、锦和绣品,都以荻茎为骨干卷扎整齐,以象征成匹的缯帛。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,大部分已残破不成形,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,但锦的花色较多。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锦。
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,重不到一两,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。用作衣物№缘饰的绒圈锦,纹样具立体效果,需要双经轴机构的复杂提花机制织,而印花敷彩纱的发现,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了很※高的水平。可以说,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,几乎代表了汉代丝织业的最高水平。此外,在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等地区,也有大量的精美丝绸织物出土。 按照丝织品的工艺和组织来分,大致可以分为绢、绮、锦三大类,每一类也可以分为多种。战国秦汉时期,这三种丝织品花色更加精美,纹理更加清晰,花样更加丰富。图案也从原有的简单几何图形演变成了山水、花鸟、云气等综合纹理。再配以文字,相互穿插,变换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。《说文》对绢的解释是这样的:“缯如麦♀绢者。从纟,肙声。谓粗厚之丝为之。”基本符合汉代绢类特点。汉代的绢类织物为平纹组织,质地轻薄,坚韧挺ぷ括平整,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、筛绢等。天香绢的缎花容易起毛,不宜多洗,不适宜平民使用,多为贵族√的奢侈品。